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党群工作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学术科研 招生工作 学生工作 安全管理 院长信箱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与材料研究前沿
请输入关键词:
 
中科院陈毓敏副研究员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单分子检测报告
发布日期:2015-10-12   浏览次数:

题目: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单分子检测

主讲:陈毓敏

时间:2015年10月16日 上午 9:30

地点:实践楼11楼会议室

主办:新材料研究院

主讲内容:

单分子技术能有效地避免集群研究的平均效应,更直接精确地揭示单个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及微观机理。因此,发展和应用单分子技术是科学研究走向精准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近几年致力于推动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在生物体系的单分子检测,在生物分子结构解析、多级组装及分子识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将报告利用STM首次实现了对表面吸附的单个环肽分子的高分辨结构成像,并研究了多级组装过程和机理;在单分子层次探测多肽水合物的精细结构,揭示水参与的钾离子选择性输运机理的分子基础;发展“纳米孔限域识别”策略操纵多肽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构型,提出构筑具有均一生物活性的有机-生物杂化表面的有效方法。

STM作为一种局域探测的单分子技术,研究非周期性表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表面台阶和缺陷是分子吸附、活化及发生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但是缺陷位点处的分子行为的精确表征一直是难点。我们还将报告利用STM在单分子层次揭示金属表面台阶Smoluchowski 效应导致极性分子的各向异性吸附和扩散行为,验证台阶处偶极的存在;基于分子在台阶处的优先吸附特性,进一步提出了以表面结构缺陷为模板构筑分子纳米团簇结构的纳米制造方法,实现了原本由于分子间偶极-偶极相互排斥使其无法自组装形成密排结构的分子团簇的构筑,控制缺陷结构实现对分子团簇尺寸和形状的调控。

主讲简介:

陈毓敏博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2003年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服务于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开发工程师/资源开发专员;2006年考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副研究员和博士后研究员;2011年以“引进人才”加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单分子及单纳米结构检测、表面结构化学与表面反应、纳米催化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已在Sci Rep, ACS Catal., Chem.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项。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13 material.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clxyyb@ujs.edu.cn  [ 教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