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主任 | 姓 名 | 程晓农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8.02 | ||
专 业 | 材料学 | 技术职务 | 教授博导 | 最高学位 | 博士研究生 | |||
手 机 | 13505285952 | 电子邮箱 | xncheng@mail.ujs.edu.cn | |||||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 姓 名 | 刘强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01 | ||
专 业 | 材料学 | 技术职务 | 教授 | 最高学位 | 博士研究生 | |||
手 机 | 13952861392 | 电子邮箱 | lq88611338@163.com | |||||
实验室秘书 | 王安东 | 电子邮箱 | clky@mail.ujs.edu.cn | |||||
电话及手机 | 13861398154 | 传 真 | 051188797783 | |||||
网址 | http://material.ujs.edu.cn/jgsz-view.asp?articleid=467 | 建设年份 | 2012 | |||||
详细地址 |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 邮政编码 | 212013 | |||||
博士点学科数 | 1 | 硕士点数 | 3 | 博士后流动站数 | 1 | |||
支撑重点实验室相关学科情况(填写具体学科名称) |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0 | ||||||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 0 |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材料科学、工程学 | |||||||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0 |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1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1)高品质特殊钢多尺度一体化的设计开发技术; (2)高品质特殊钢组织性能精确调控制备加工技术; (3)高品质特殊钢高温性能机理研究 |
2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1)开发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工业规模制备技术; (2)开发高应变速率下的铝基原位复合材料超塑成形技术; (3) 高性能多级结构纳米晶铝合金 |
3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1) 高速列车专用安全玻璃研发; (2)高端装备关键部件摩擦与润滑技术研究 |
注:研究方向应与立项合同保持一致,如有调整需先经学术委员会论证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审批。
(请按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描述,总字数限3000字以内) |
方向一:围绕管用奥氏体不锈钢和高温合金新材料设计及其组织与性能控制、关键管材产业化核心制造技术与装备、产品服役性能保证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最终研发出高性能高精度精密管材。完成了650℃电站锅炉用G115锅炉管的研发,目前已通过容标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成功研发了700℃先进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Inconel 617B镍基合金管及N06230合金管材,以及哈氏合金C-276合金管。研发87米延迟盘管箱用不锈钢小口径超长管。完成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用螺旋盘管及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并顺利交付,该项目为世界首台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蒸发器用690管材的交付。目前正在进行第四代快中子堆包壳管。中间换热器空间弯管、蒸发器用T22换热管、小型压水堆蒸发器用螺旋管的研发。这些产品的研发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还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国内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完成2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研究了腐蚀时间对CLAM钢母材及其焊缝在液态LBE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获得了CLAM钢母材及其焊缝试样表面氧化层厚度与腐蚀时间的氧化腐蚀动力学曲线;研究了液态LBE流速对CLAM钢及其焊缝在液态LBE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阐明了随液态LBE流速变化,CLAM钢母材及其焊缝试样表面氧化层的厚度的变化趋势,获得了CLAM钢及其焊缝在液态LBE中由氧化腐蚀向冲蚀腐蚀机制转变的液态LBE临界流速范围;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工艺对CLAM钢TIG焊缝耐液态LBE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了能有效提高CLAM钢焊缝的耐LBE腐蚀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焊丝中钒含量对CLAM钢TIG焊缝耐液态LBE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了抗液态LBE腐蚀性能最优的钒含量成分范围。方向二:研究了800MPa及以上等级超强高韧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加工技术及其机理,建立了850MPa等级超强铝合金的成分设计模型与制备加工技术,发现了熔铸成形制坯的800MPa及以上强度级铝合金由于Zn、Mg含量极高(通常超过合金固溶极限),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加工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对传统高强铝合金(如:7136)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如:Cu含量在1-2wt%范围内对合金强度、韧性的影响规律发生了相反变化),大挤压比挤压有助于合金强度、韧性提高,挤压驱动的等通道转角(ECA)加工可以有效调控合金晶体取向(织构)从而实现合金强度-韧性倒置关系的有效调控;研究了满足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要求的制备、塑性变形加工技术、强韧化热处理技术等,建立了各向同性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的复合粉(外加增强体、原位生成增强体)制备与后处理技术、大尺寸复合材料锭坯制备技术(冷等静压+包套抽真空+热等静压)、复合材料锭坯的塑性变形加工技术等,制备出了直径240mm、高度200mm的热等静压态锭坯,其密度ρ在2.8 g/mm3左右、硬度HV分别为390、300、250等的系列铝基复合材料。 以中高端汽车发动机用高强抗疲劳铝合金及其纳米颗粒强化减震部件为研发目标,设计开发了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用多相复合强化铝合金,开发了铝熔体的多级净化技术,提高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熔体净化程度,开发了高致密压铸成型技术及装备,构建了原位纳米强化铝合金减震部件的生产过程处理与安全监控平台,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使发动机减震部件铸件合格率从目前的92%提高到96%,综合成品率从目前的90%提高到95%。项目在产学研合作单位丹阳荣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项目实施期内累计生产发动机减震部件900万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200万元,缴税1685万元,净利润2055万元。购置标准化厂房4幢合计6000m2,购置生产检验设备37台(套),新增铸造生产线2条,热处理线1条,机加工线1条,涂装线1条,全自动转运线1条。制定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产品的企业技术标准2项。 通过项目的实施,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综合技术指标如下:1)减震支架的室温拉伸强度355MPa,屈服强度328MPa,延伸率12.5%;压铸壳体的室温拉伸强度355MPa,屈服强度328MPa,延伸率12.5%。2)实现熔体深度净化,合金中夹杂物尺寸小于20μm,测氢试样密度大于2.65g/cm3。3)增强体颗粒尺寸在60~100nm、体积分数在3~6%。4)产品7.6kN载荷下拉压疲劳寿命大于1.2×106。 项目的成功研发,使产学研合作公司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抗疲劳纳米复合强化铝合金及其发动机减震部件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的现状,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同时促进了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用高性能铝合金的全面国产化,对于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经济效益提升都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持续的工艺改善与提高,相关技术成果可推广至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轻量化车型,有效降低整车质量,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建立了850MPa等级超强铝合金的成分设计模型与制备加工技术。 建立了各向同性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术,包括:新型复合粉(外加增强体+原位添加增强体)的量产制备及后处理技术、复合材料锭坯的量产制备技术(冷等静压+包套抽真空+热等静压)、复合材料锭坯的二次加工(塑性变形)技术等,制备出热等静压态锭坯密度ρ在3.0 g/mm3左右、硬度HV(300-500g)分别在≥390/300/250的系列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建立室温抗拉强度在380 MPa以上、断后伸长率在10%以上的高强韧并具有良好液态成形性能的Al-Si-Cu系铸造铝合金的成分设计模型与制备加工技术。 方向三:飞机玻璃温差下压差强度性能及破坏强度试验装置的开发 随着我国国防飞机装备以及国产大飞机工程的快速发展,针对飞机玻璃温差下压差强度即在规定的温差和单面受压条件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对飞机的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如飞机在高空平流层飞行时舱外气温能达到-55℃,而舱内温度一般设定在23℃至26℃并需增压至人体较适应气压。在这种工作环境下飞机玻璃及舷舱玻璃需保持正常工作功能,这就要求飞机玻璃具有较高的耐温差及压差能力。因此,对于飞机玻璃在规定的温差和单面受压条件下保持原有性能能力的测定是其安全服役的基本要求。 目前,国内对于飞机玻璃在规定温差和单面受压条件下保持原有性能能力及其在此条件下的破坏强度的评价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也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国内自主研发飞机配套玻璃刚刚起步,测试检测经验较少也没有相关试验装备。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飞机玻璃在温差下压差强度及破坏强度试验装置,以解决飞机玻璃温差下压差强度的试验,为飞机玻璃的材料工艺选择与结构优化设计以及服役可靠性等方面提供依据与指导,对保证我国国产飞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开发一种飞机玻璃温差下压差强度性能及破坏强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型腔、下型腔、玻璃工装夹具、冷却模块、加热加压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玻璃工装夹具设置于所述上型腔及下型腔间,并夹持飞机玻璃,所述上型腔与飞机玻璃的外表面间具有第一空间,所述下型腔与飞机玻璃的内表面间具有第二空间,所述冷却模块降低所述第一空间的温度,所述加热加压模块增加所述第二空间的温度及气压,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冷却模块及加热加压模块,并控制所述冷却模块及加热加压模块。通过测试保证飞机玻璃于使用时不会因高温差及高压差而损坏,大幅提升飞机的安全性。 |
1、1-2项标志性研究成果或重大突破性进展 (如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杰出人才等) |
标志性研究成果1: 本项目围绕先进核能系统关键管材与核心部件制造展开了全面技术攻关,突破了复杂异形管成型核心工艺技术瓶颈,实现了高温气冷堆多头螺旋盘管的全球唯一制造;系统集成高品质管材及管束组合质量控制和监测技术与装置,确保了关键管材成品服役条件下的高性能、高精度,保证了先进核能系统的高可靠、长寿命的安全运行。 标志性研究成果2: 发现了熔铸成形制坯的800MPa及以上强度级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加工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对传统高强铝合金(如:7136)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建立了各向同性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的复合粉(外加增强体、原位生成增强体)制备与后处理技术、大尺寸复合材料锭坯制备技术(冷等静压+包套抽真空+热等静压)、复合材料锭坯的塑性变形加工技术等。
|
(2)标志性研究成果或重大突破性进展详细介绍(每项限800字以内,可附成果图片材料) |
标志性研究成果1:揭示高温管材成分-工艺-组织-性能间相互作用规律,实现控性、控形制造、突破复杂异形管成型核心工艺技术 (1) 揭示材料动态软化规律,建立形变加工图。利用先进的Gleeble热力模拟技术,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变形量、变形速率下的变形抗力和变形组织的演化规律,获取不同变形参数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耦合应变量,构建 改进型本构模型,可以预测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及其变化趋势。结合不可逆热力学原理, 运用动态材料模型DMM,推导其加工图,从而构建了不同材料变形参数—微观组织的内在关联机制,为该系列合金的加工工艺制定奠定科学依据,实现了关键管材控性和控形的定量科学指导。 图1 耐热合金的改进型本构模型预测变形抗力(a),三维加工图(b),功率耗散图(c) (2) 建立关键管材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可靠性间的系列定量数理模型,为实现高 效优质制造和优异服役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根据热力学、相变与扩散、力学与形变等理论,结合 实际材料的试验分析结果,科学制定了管材成形工艺与热处理制度,实现了高效优质制造和优异 服役性能获得的有机结合。创新开发“充分弥散析出,有效控制晶粒度”的工艺技术,即在管材 制造过程先期进行大变形结合高温热处理,实现合金元素充分溶解;成品成形采用小变形,并控 制热处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效控制晶粒度和实现弥散析出强化,使材料获得优异的高温强 度和抗蠕变性能。创新开发了 “引流充盈”纯氢保护光亮热处理“预膜”技术,从而使得超长、 薄壁、小口径管材内外表面生产致密、超薄的氧化膜,使成品管材获得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结 合数理模型和现场工艺试验,以“材料-设计-制造-评价”一体化为设计原则,采用 Visual Studio 开发环境,在国内外首次开发出了工程应用层次的材料计算设计系统软件,可实现在控制组织性 能的前提下,关键管材制造的工艺确定与优化,实现了控性和控形制造的定量科学指导。 (3) 小口径管材的复杂形状成形技术。基于弹塑性非均匀弯曲变形理论,研发了“过盈径向加压 法弯制小口径薄壁U形管成形技术”和“三维多头螺旋滚弯技术”。使钢管弯头内侧无皱褶,任意截面不同部位的壁厚均匀性好,截面椭圆度小(≤5%),保证了蒸汽流量的最大化及弯管部分的均匀受力,确保长期安全稳定使用,其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高温气冷堆多头螺旋盘 管的全球唯一制造。 实施效果:复杂异形管成型核心工艺技术的有效突破,使先进核能系统小口径薄壁传热管的 弯管得已实现,满足了核能系统苛刻条件下长期安全的使用要求。多头螺旋盘管组合为高温气冷 堆世界首堆提供了高品质的核心部件。 图2 大型先进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图3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多头螺旋盘管 图4 多头螺旋盘管组合后的蒸汽发生器核心部件(高11800mm) 标志性研究成果2: 发现了熔铸成形制坯的800MPa及以上强度级铝合金由于Zn、Mg含量极高(通常超过合金固溶极限),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加工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对传统高强铝合金(如:7136)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如:Cu含量在1-2wt%范围内对合金强度、韧性的影响规律发生了相反变化),提出超高强铝合金的“分类第二相(主强化相—GP区、η',强化/韧化相—h、T'(T)、S'(S)、Al3M)+分维基体(固溶程度、位错密度、晶粒晶界特征分布、织构)”多元微结构匹配复合强韧化的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建立了各向同性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塑性加工技术,包括:复合粉(外加增强体、原位生成增强体)制备与后处理技术、大尺寸复合材料锭坯制备技术(冷等静压+包套抽真空+热等静压)、复合材料锭坯的塑性变形加工技术等,制备出了直径240mm、高度200mm的热等静压态锭坯,其密度ρ在2.8 g/mm3左右、硬度HV分别为390、300、250的系列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出了1000MPa强度级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的三态组织(亚微米尺度纯合金(纯金属)、增强体、基体)复合强韧化的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
|
2、对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800字以内,可附成果图片材料) |
汽车发动机用高强抗疲劳铝合金及其纳米颗粒强化减震部件的开发及产业化,提高了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汽车发动机减震部件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的现状,明显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还促进了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的技术创新。 (a)大众C3XX项目 (b)奔驰V205项目 重点实验室与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合作,推进先进核能系统关键管材与核心部件研制及产业化,突破了火电核电关键管材的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工艺、装备的自主创新;开发出了火电核电用高端管材,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由完全依赖进口转变为出口发达国家;创新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管材制造及成型设备;开发了系统集成高品质管材及管束组合质量控制和监测技术与装置。项目产品在哈尔滨电气、秦山核电站、广西防港城核电站得到了推广应用,收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3、国际合作情况(与哪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共建平台等) |
日本东北大学是日本顶尖的帝国大学之一,QS世界大学排名高居全球76位,学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处于世界一流地位,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世界第一。与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金属材料研究所 Akihiko Chiba教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委派团队成员罗锐博士赴日本东北大学访问交流。共同研究核电用新型耐热合金的设计及热加工性能研究。期间申请人与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Bian 和 Ouyang 等的研究成果合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德国钢铁学报上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积极开展引智工作,与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学陈德教授合作,获批国家外专计划、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拟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共建联合研究院。 招收外国硕士、博士留学生,为相关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
4、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做法 |
针对团队青年人才工程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构建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队伍。(a)青年人才加入三年内均须到产学研基地开展连续半年以上的合作研究或培训,既丰富工程知识内涵,又快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b)聘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国际工程名校教授到重点实验室平台讲座教授。构建了一支工程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立体化重点实验室队伍,有效突破了队伍工程能力偏低的瓶颈。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工作,把研究做在产品上,与产学研合作企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
支出项目 | 预算 | 决算 | 备注 | ||||||
总经费(万元) | 其中:省拨款(万元) | 其中:依托单位支持(万元) | 其中:其他来源(万元) | 总经费(万元) | 其中:省拨款(万元) | 其中:依托单位支持(万元) | 其中:其他来源(万元) | ||
合 计 | 400.00 | 200.00 | 0.00 | 200.00 | 236.00 | 100.88 | 0.00 | 135.12 | |
(一)日常运行维护费 | 40 | 20 | 0 | 20 | 20 | 0 | 0 | 20 | |
(二)对外开放共享费 | 150 | 60 | 0 | 90 | 91 | 41 | 0 | 50 | |
1、开放课题 | 21 | 21 | 0 | 0 | 21.00 | 21 | 0 | 0 | |
2、学术交流(含开放共享、科普等) | 129 | 39 | 0 | 90 | 50 | 20 | 0 | 30 | |
3、人才引进 | 0 | 0 | 0 | 0 | 20 | 0 | 0 | 20 | |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 | 210 | 120 | 0 | 90 | 125.00 | 59.8812 | 0 | 65.1188 |
注:(1)日常运行维护费是指维护重点实验室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费用;对外开放共享费是指重点实验室支持开放课题、组织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发生的费用;基本科研业务费是指重点实验室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和探索性自主选题研究等发生的费用。具体开支范围请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开放课题总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由下列清单自动生成。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备注 | |
1 | 铅基反应堆用钢结构表面防护层制备及其耐液态铅合金腐蚀性能评价 | ZZ202001 | 雷玉成 | 202001-202112 | 15 | ||
2 | 新能源汽车用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电驱动部件关键技术研究 | ZZ202002 | 赵玉涛 | 202001-202112 | 40 | ||
3 | 超强高韧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与制备 | ZZ202003 | 许晓静 | 202001-202112 | 20 | ||
4 | 电致变色玻璃镀膜工艺研究 | ZZ202004 | 杨娟 | 202001-202112 | 10 | ||
5 | 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关键部件用高温合金管材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 ZZ202005 | 程晓农 | 202001-202112 | 40 | ||
合计:(万元) | 125.00 |
注:自主研究课题包括重点实验室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而设立的、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少部分由固定人员或团队自由申请开展的探索性自主选题研究。
仅填写本年度新立项目,在研项目请勿填写。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编号 | 申请者 | 申请者工作单位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
1 | 新型轻质高强镁-碳化硅仿生复合材料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 hsm1801 | 刘增乾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2018.12-2020.12 | 4 | |
2 | 细晶粒、高强度钇稳定氧化锆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hsm1802 | 李江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2018.12-2020.12 | 4 | |
3 | 原位纳米ZrB2/Al复合材料的异步叠轧加工与结构尺度强韧化研究 | hsm1803 | 谭占秋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8.12-2020.12 | 3 | |
4 | Al-Si-Cu系铸造铝合金耐热相调控机制研究 | hsm1804 | 隋育栋 | 昆明理工大学 | 2018.12-2020.12 | 2 | |
5 |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 hsm1805 | 李永 | 陕西科技大学 | 2018.12-2020.12 | 2 | |
6 | AlN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原位焊接成形及性能控制的基础研究 | hsm1806 | 李惠 | 江苏科技大学 | 2018.12-2020.12 | 2 | |
7 | 钛合金表面摩擦层的功能化研究 | hsm1807 | 周银 | 泰州学院 | 2018.12-2020.12 | 2 | |
8 | 核电用耐热合金热变形性能及数值模拟 | hsm1808 | 高佩 | 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 | 2018.12-2020.12 | 2 | |
合计:(万元) | 21.00 |
注:仅填写本年度新立项目,在研项目请勿填写。
(本年度结余经费应计入下一年度经费预算) |
下一年度经费预算:总预算合计400万,日常运行维护费40万,其中省拨款20万;对外开放共享费150万,其中省拨款60万;基本科研业务费210万,其中省拨款120万。下一年度拟设自主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和研究内容: (1)主攻方向:在铅基反应堆中,作为冷却剂的液态铅合金(纯铅、铅铋等)会对钢结构(奥氏体钢、铁素体/马氏体钢)中的某些元素(Ni、Cr等)产生溶解腐蚀、氧化腐蚀等问题,从而导致铅基反应堆结构出现失效。通过制备表面防护层来改善钢结构材料表面耐液态铅合金腐蚀性能是延长铅基反应堆服役寿命的有效措施。 研究内容:课题拟在奥氏体钢、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制备化学成分、组织状态不同的涂层,探索表面涂层化学成分、制备工艺等对其组织状态变化以及与基体结合情况等的影响规律;对不同温度、不同流速液态铅合金中表面涂层耐液态铅合金腐蚀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建立防护涂层在液态铅合金腐蚀中的腐蚀速率和腐蚀深度的评价体系。 (2)主攻方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关键部件用原位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 研究内容:通过在铝合金中引入ZrB2、Al2O3等原位纳米增强颗粒和稀土元素,设计开发3种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关键部件用原位纳米强化A380、AlSi10Mg(Fe)铝合金新材料,并通过原位复合耦合外场调控技术进一步解决合金中纳米颗粒团簇化问题。实现纳米强化铝合金的规模制备技术的新突破,调控增强颗粒尺寸在50nm-90nm、体积分数在1.0-2.5%。原位纳米颗粒增强A380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320MPa,屈服强度≥160MPa,延伸率≥2.5%;原位纳米颗粒增强AlSi10Mg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335MPa,屈服强度≥160MPa,延伸率≥16%。 (3)主攻方向:超强高韧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与制备。 研究内容:研究超强高韧铝合金的“分类第二相(主强化相,强化/韧化相)+分维基体(固溶程度、位错密度、晶粒晶界特征分布、织构)”多元微结构匹配复合强韧化设计、组织性能调控方法、强韧化特征微结构及基于物理的强韧化机制;研究超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的三态组织(亚微米尺度纯合金或纯金属、增强体、基体)强韧化设计、组织性能调控方法、强韧化特征微结构及基于物理的强韧化机制;研发可有效调控合金及复合材料晶体取向(织构)从而有效调控强度-韧性倒置关系的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 (4)主攻方向:电致变色玻璃镀膜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电致变色玻璃膜结构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电解液层以期获得透明的电致变色层。尝试采用化学镀和离子溅射镀膜工艺,详细研究镀膜温度,镀膜时间,镀膜速率等对各膜层厚度和微观结构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为获得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的玻璃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5) 主攻方向:要实现核电装备的国产化,核电机组用各种新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技术是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关键部件用高温合金管材的组织及性能研究,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材料。 研究内容:构建第四代核电系统用Inconel617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间的数理模型;核电管材Inconel617合金的塑性成型工艺与组织的对应关系;蠕变过程中组织稳定性(第二相析出与长大等)和高温强化机理的研究。 |
研发场地面积(m2) | 5500 | 地址(详细至楼层) |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附楼 |
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台(套)) | 45 | 设备原值(万元) | 3100 |
年度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共享服务量(机时) | 1285 | 是否纳入省级或当地大型仪器共享协作网 | 是 |
类 别 | 总 数(人) | 当年度新增(人) | |||
现有人员规模 | 75 | 10 | |||
固定人员 | 基本情况 | 固定人员总数 | 57 | 10 | |
其中:40岁(含)以下的人员 | 13 | 5 | |||
高级职称 | 49 | 8 | |||
博士 | 51 | 10 | |||
海归人才 | 5 | 0 | |||
人才情况 |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人才计划支持 | 19 | 4 | ||
其中:中科院院士 | 0 | 0 | |||
工程院院士 | 0 | 0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 0 | 0 | |||
国家千人计划 | 全职 | 2 | 0 | ||
兼职 | 0 | 0 | |||
国家万人计划 | 2 | 1 |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 | 0 | 0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0 | 0 |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0 | 0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0 | 0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2 | 0 | |||
省双创人才 | 5 | 2 | |||
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 1 | 0 | |||
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3 | 0 | |||
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0 | 0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0 | 0 | |||
科技部重点领域研究团队 | 0 | 0 | |||
省“创新团队计划” | 3 | 0 | |||
其他 | 1 | 1 | |||
流动 人员 | 流动人员总数 | 18 | 0 | ||
其中:客座教授 | 0 | 0 | |||
访问学者 | 0 | 0 | |||
博士后研究人员 | 18 | 0 |
序号 | 姓名 | 重点实验室职务 | 职称 | 出生年份 | 研究方向 | 工作时间占比(%) |
1 | 程晓农 | 主任 | 教授 | 195802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60 |
2 | 刘强 | 常务副主任 | 教授 | 196401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60 |
3 | 雷玉成 | 其他 | 教授 | 196211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4 | 王雷刚 | 其他 | 教授 | 196309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5 | 邵红红 | 其他 | 教授 | 195910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6 | 关庆丰 | 其他 | 教授 | 196305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7 | 陈希章 | 其他 | 副教授 | 197610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8 | 王安东 | 秘书 | 副教授 | 197507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9 | 李冬升 | 其他 | 副研究员 | 197509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0 | 王树奇 | 其他 | 教授 | 196212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1 | 郭顺 | 其他 | 教授 | 198409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2 | 李天庆 | 其他 | 副教授 | 198705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3 | 吕鹏 | 其他 | 高级实验师 | 198509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4 | 刘光磊 | 其他 | 副教授 | 198307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5 | 唐玲玲 | 其他 | 讲师 | 199005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16 | 赵玉涛 | 其他 | 教授 | 196408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17 | 司乃潮 | 其他 | 教授 | 195506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18 | 陈刚 | 其他 | 教授 | 197005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60 |
19 | 张青来 | 其他 | 教授 | 196210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70 |
20 | 徐桂芳 | 其他 | 教授 | 196608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1 | 严学华 | 其他 | 教授 | 197606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70 |
22 | 张松利 | 其他 | 副教授 | 196911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3 | 王宏明 | 其他 | 副教授 | 197409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4 | 李桂荣 | 其他 | 教授 | 197607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5 | 刘满平 | 其他 | 教授 | 196402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6 | 怯喜周 | 其他 | 副教授 | 198410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7 | 杨建红 | 其他 | 教授 | 196312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8 | 陈飞 | 其他 | 讲师 | 198408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29 | 李长生 | 其他 | 教授 | 195712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70 |
30 | 周志平 | 其他 | 教授 | 195803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1 | 沈湘黔 | 其他 | 教授 | 195901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70 |
32 | 杨娟 | 其他 | 教授 | 197405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3 | 袁新华 | 其他 | 教授 | 197509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4 | 李松军 | 其他 | 教授 | 197607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5 | 黄新友 | 其他 | 教授 | 196309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6 | 刘军 | 其他 | 教授 | 196510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7 | 董明东 | 其他 | 教授 | 197511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38 | 唐华 | 其他 | 教授 | 197909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60 |
39 | 乔冠军 | 其他 | 教授 | 196805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0 | 刘桂武 | 其他 | 教授 | 197610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1 | 宋浩杰 | 其他 | 副教授 | 197909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2 | 胡杰 | 其他 | 教授 | 197506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3 | 闵春英 | 其他 | 副教授 | 197902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4 | 徐东 | 其他 | 副研究员 | 197310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70 |
45 | 曹顺生 | 其他 | 教授 | 197612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6 | 刘海霞 | 其他 | 教授 | 197708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47 | 吉海燕 | 其他 | 教授 | 197903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48 | 许晓静 | 其他 | 教授 | 196702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60 |
49 | 梁红玉 | 其他 | 助理研究员 | 198610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50 | 姜银方 | 其他 | 教授 | 196202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51 | 王宏宇 | 其他 | 副教授 | 197403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52 | 汝金明 | 其他 | 助理研究员 | 198202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53 | 袁志钟 | 其他 | 副教授 | 197709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54 | 刘军林 | 其他 | 教授 | 197809 | 高性能非金属结构材料研发 | 50 |
55 | 蔡杰 | 其他 | 副研究员 | 198202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56 | 华希俊 | 其他 | 教授 | 196601 | 高性能特殊钢的设计与制备 | 50 |
57 | 李建伟 | 其他 | 助理研究员 | 198707 | 高性能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 | 50 |
注:1、固定人员规模控制在60人(含)以内;
2、重点实验室职务选填: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其他;
3、研究方向以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的研究方向为准。
序号 | 获得年份 | 姓名 | 人才类型 |
1 | 2009 | 赵玉涛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2 | 2011 | 赵玉涛 | 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3 | 2011 | 赵玉涛 | 省“创新团队计划” |
4 | 2011 | 董明东 | 国家千人计划-全职 |
5 | 2013 | 董明东 | 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6 | 2012 | 董明东 | 省双创人才 |
7 | 2014 | 乔冠军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8 | 2013 | 乔冠军 | 省双创人才 |
9 | 2016 | 乔冠军 | 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10 | 2012 | 李松军 | 省双创人才 |
11 | 2015 | 李松军 | 省“创新团队计划” |
12 | 2016 | 乔冠军 | 国家万人计划 |
13 | 2008 | 杨建红 | 国家千人计划-全职 |
14 | 2017 | 乔冠军 | 省“创新团队计划” |
15 | 2018 | 乔冠军 | 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
16 | 2019 | 刘军林 | 国家万人计划 |
17 | 2019 | 程晓农 | 其他 |
18 | 2019 | 汝金明 | 省双创人才 |
19 | 2019 | 李建伟 | 省双创人才 |
注:人才类型选填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千人计划 ,国家万人计划,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双创人才,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研究团队,省“创新团队计划”,其他。同一人获得多项人才计划或荣誉称号,请逐一列出。
政府纵向课题项目 | 数量 (项) | 总经费 (万元) | 其中政府拨款(万元) | |
1、国家级科技计划 | 6 | 327.74 | 327.74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牵头 | 5 | 294.80 | 294.80 |
参与 | 1 | 32.94 | 32.94 |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牵头 | 3 | 221.60 | 221.60 |
参与 | 0 | 0 | 0 |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基地和人才专项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国防与军队项目(国家级) | 0 | 0 | 0 | |
其他国家级科技计划 | 牵头 | 0 | 0 | 0 |
参与 | 0 | 0 | 0 | |
2、省部级科技计划 | 2 | 130.00 | 130.00 | |
省基础研究计划 (省自然科学基金) | 1 | 10.00 | 10.00 | |
省重点研发计划 | 1 | 120.00 | 120.00 | |
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 0 | 0 | 0 | |
省政策引导类计划 | 0 | 0 | 0 | |
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 | 0 | 0 | 0 | |
国防与军队项目(省部级) | 0 | 0 | 0 | |
其他 | 0 | 0 | 0 |
序号 | 立项年份 | 项目/课题类型 | 项目/课题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课题来源 | 项目/课题负责人 | 固定人员 | 总经费(万元) | 政府拨款(万元) | 牵头/参与 | 备注 |
1 | 20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U1810112 | 脉冲电子束作用下MCrAlY激光熔覆层组织结构调控及高温服役性能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关庆丰 | 关庆丰 | 32.94 | 32.94 | 参与 | 国自然联合基金培育项目-(合作) |
2 | 20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U1933124 | 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热障涂层界面组织结构调控及高温性能增强机制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蔡杰 | 蔡杰 | 43.2 | 43.2 | 牵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基金 |
3 | 2019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1975252 | 重载精密滑动导轨激光仿生复合织构抗粘减摩耦合机理与防爬行设计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华希俊 | 华希俊 | 72 | 72 | 牵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4 | 20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1801073 | 高导热金刚石镁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李建伟 | 李建伟 | 30 | 30 | 牵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5 | 2019 | 省重点研发计划 | 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竞争项目 | CMOS-MEMS型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关键材料及核心器件研发 | 省科技厅 | 乔冠军 | 乔冠军 | 120 | 120 | 牵头 | |
6 | 2019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1972150 | 超临界CO2流体中碳载单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氨气电氧化(AOR)性能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杨娟 | 杨娟 | 70.4 | 70.4 | 牵头 | |
7 | 2019 |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1975110 | 光催化产氧磷酸银基S型可见光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委 | 唐华 | 唐华 | 79.2 | 79.2 | 牵头 | |
8 | 2019 | 省基础研究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 | BK20181448 | 石墨烯改性Ti-Mo-Si(多孔)材料的制备优化、性能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 | 省科技厅 | 汝金明 | 汝金明 | 10 | 10 | 牵头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注:1、项目/课题类型选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省基础研究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省政策引导类计划、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国防与军队项目、其他;
2、项目/课题编号以课题与来源部门签订的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上的编号为准;
3、项目/课题来源选填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省科技厅、其他;
4、政府拨款为项目/课题实施期内国家或省财政资助的总经费。
5、仅填写本年度新立项目,在研项目请勿填写。
6、“项目/课题负责人”,仅限填写项目/课题第一负责人姓名;“固定人员”,指参与该项目/课题的实验室固定人员姓名。
7、在备注中重点注明国防与军队项目、其他项目的来源,及需要重点说明的事项。
类 别 | 数量(项) | 总经费(万元) |
国际合作项目/课题 | 1 | 100.00 |
社会横向项目 | 36 | 581.1455 |
自主研究课题 | 5 | 125.00 |
专利申请总数(件) |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件) | 专利授权总数(件) |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 |
66 | 66 | 31 | 31 | |
其他知识产权 | 医药新药证书 (个) | 农药新药证书 (个) | 兽药新药证书 (个) |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个) |
0 | 0 | 0 | 0 | 0 |
动植物新品种审定(个) | 软件著作权 (件) | 集成电路设计版权 (件) | ||
0 | 0 | 0 | ||
学术论文(篇) | 其中:SCI收录 | 其中:EI收录 | CNS论文 | |
92 | 78 | 14 | 0 | |
专著(部) | 自主研制科研用仪器设备(台(套)) | |||
1 | 0 | |||
标准制定 | 国际标准(项) | 国家标准(项) | ||
0 | 0 | |||
0 | 地方标准(项) | 行业标准(项) | ||
0 | 0 |
注:CNS论文是指在《Cell》、《Nature》、《Science》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的论文。
序号 | 申请/授权年份 | 专利名称 | 专利类型 | 申请/授权 | 申请号/授权号 | 申请/授权时间 | 申请人/专利权人 | 固定人员 | 国别 |
1 | 2019 | 一种低铼单晶铸件的组织及性能优化新工艺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523008.X | 20190802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2 | 2019 | 各向同性超强耐蚀铝合金板材及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710782.1 | 20190321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 | 2019 | 一种高强抗疲劳原位纳米强化铝合金及其压铸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376448.7 | 20190419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4 | 2019 | 一种提高挤压铸造活塞铸件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847552.5 | 20190430 | 江苏大学 | 陈刚 | 中国 |
5 | 2019 | 一种高孔隙率金属间化合物钛硅钼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810072540.9 | 20191010 | 江苏大学 | 汝金明 | 中国 |
6 | 2019 | 车身用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轧制工艺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1429339.3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7 | 2019 | 一种银负载的可变换选择性的聚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591864.4 | 20190531 | 江苏大学 | 李松军 | 中国 |
8 | 2019 | 一种TiO2/CsxWO3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1015471.5 | 20190628 | 江苏大学 | 严学华 | 中国 |
9 | 2019 | 一种MoS2/WS2纳米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411607.2 | 20190430 | 江苏大学 | 李长生 | 中国 |
10 | 2019 | 一种自支撑、高负载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846255.9 | 20190802 | 江苏大学 | 沈湘黔 | 中国 |
11 | 2019 | 竹茎生物碳量子点修饰Bi4Ti3O1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1027246.8 | 20190827 | 江苏大学 | 周志平 | 中国 |
12 | 2019 | 一种Ag/CeO2/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998056.X | 20190827 | 江苏大学 | 程晓农 | 中国 |
13 | 2019 | Al3Co包覆Al2O3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810169416.4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李桂荣 | 中国 |
14 | 2019 | 一种石墨烯/木质素基复合多级孔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379888.3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周志平 | 中国 |
15 | 2019 | 一种高比表面积低能隙碳掺杂二氧化钛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784690.3 | 20190402 | 江苏大学 | 严学华 | 中国 |
16 | 2019 | 一种P(DVB-VTES)构筑的超疏水无纺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364791.X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周志平 | 中国 |
17 | 2019 | 一种金属离子/阿拉伯胶凝胶改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723713.4 | 20191115 | 江苏大学 | 周志平 | 中国 |
18 | 2019 | 一种γ-Fe2O3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发明 | 授权 | ZL201810305037.3 | 20191105 | 江苏大学 | 李松军 | 中国 |
19 | 2019 | 一种C掺杂的γ–Fe2O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发明 | 授权 | ZL201810305022.7 | 20191105 | 江苏大学 | 李松军 | 中国 |
20 | 2019 | 一种锆钛酸钡钙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218671.4 | 20190402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1 | 2019 | 一种高性能导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231857.3 | 20190402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2 | 2019 | 一种巨介陶瓷电容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286378.1 | 20190402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3 | 2019 | 一种低温烧结的巨介陶瓷电容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219076.2 | 20190531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4 | 2019 | 一种高介电性能晶界层陶瓷电容器介质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1004597.2 | 20190802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5 | 2019 | 一种低温烧结高压陶瓷电容器介质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1005233.6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6 | 2019 | 一种高温度稳定陶瓷电容器介质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998071.4 | 20191001 | 江苏大学 | 黄新友 | 中国 |
27 | 2019 | 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0402705.5 | 20190531 | 江苏大学 | 杨娟 | 中国 |
28 | 2019 | 一种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Ni-P用镀液及方法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691204.8 | 20190903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29 | 2019 | 不锈钢表面盐浴渗铬配方及其渗铬工艺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631342.7 | 2019032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0 | 2019 | 一种集成挤压与C方式等通道转角挤压剪切变形的大应变模具 | 发明 | 授权 | ZL201710631323.4 | 20190703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1 | 2019 | 一种高催化活性g-C3N4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 发明 | 授权 | ZL201611107044.X | 20190531 | 江苏大学 | 李长生 | 中国 |
32 | 2019 | 一种700-720MPa强度耐热高抗晶间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1539.9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3 | 2019 | 新型高强度高塑性铸锻复合铝合金及构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1540.1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4 | 2019 | 一种耐热耐腐蚀的680MPa-730MPa的Ti合金化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1500.7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5 | 2019 | Sr、Zr、Ti和Ce四元复合微合金化的Al-Si-Cu系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5265.0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6 | 2019 | 新型耐热高强度高塑性耐腐蚀Al-Cu-Mg-Zn-Ti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1562.8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7 | 2019 | 一种高塑性Al-Si-Cu系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639.3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8 | 2019 | 新型耐热耐腐蚀2219型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611.X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39 | 2019 | Sr、Zr、Ti三元复合微合金化Al-Si-Cu系铸造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48.8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0 | 2019 | 720-740MPa冷挤压Al-Zn-Mg-Cu-Ti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25.7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1 | 2019 | 高性能高稳定性Al-Si-Cu系铸造铝合金构件短流程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641.0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2 | 2019 | 一种Al-6Si-3.5Cu型铸造铝合金的强韧化热处理工艺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40.1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3 | 2019 | 一种高性能高温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56.2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4 | 2019 | 一种高性能TB8型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36.5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5 | 2019 | 固相原位反应生成高硬度耐高温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59.6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6 | 2019 | 铜合金表面Ni-P-纳米TiO2复合镀镀液制备及施镀工艺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2839.9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7 | 2019 | 固相原位反应生成耐高温高强度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4374.0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8 | 2019 | 钛合金表面硼铝共渗剂及其共渗工艺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3775.4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49 | 2019 | 一种高性能Ti-555型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4321.9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50 | 2019 | 固相原位TiC+Ti5Si3增强耐高温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3811.7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51 | 2019 | 提高高温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硬度的热处理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4419.4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许晓静 | 中国 |
52 | 2019 | 一种用于检测铜离子的生物基离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011200.X | 20190107 | 江苏大学 | 李松军 | 中国 |
53 | 2019 | 一种(B4C+TiB2) p /Al-M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189341.0 | 20190313 | 江苏大学 | 王宏明 | 中国 |
54 | 2019 | 一种新型AB型苯并噁嗪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039109.9 | 20190116 | 江苏大学 | 胡杰 | 中国 |
55 | 2019 | 一种聚(苯并噁嗪-硅氧烷)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039107.X | 20190116 | 江苏大学 | 李松军 | 中国 |
56 | 2019 | 一种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连接结构 | 发明 | 申请 | 201910030668.3 | 20190114 | 江苏大学 | 陈刚 | 中国 |
57 | 2019 | 一种改善H13钢高温耐磨性能的激光熔敷合金 | 发明 | 申请 | 201910121529.1 | 20190216 | 江苏大学 | 王树奇 | 中国 |
58 | 2019 | 一种原位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连续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21695.6 | 20190422 | 江苏大学 | 陈刚 | 中国 |
59 | 2019 | 一种炭纤维缝制硬化保温圆筒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42150.3 | 20190426 | 江苏大学 | 刘桂武 | 中国 |
60 | 2019 | 一种炭纤维缝制硬化平板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42019.7 | 20190426 | 江苏大学 | 乔冠军 | 中国 |
61 | 2019 | 一种树脂基炭纤维复合材料手机壳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42030.3 | 20190426 | 江苏大学 | 刘桂武 | 中国 |
62 | 2019 | 一种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225647.7 | 20190325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63 | 2019 |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41450.X | 20190426 | 江苏大学 | 杨建红 | 中国 |
64 | 2019 | 耐热氧老化环氧化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446465.2 | 20190527 | 江苏大学 | 周志平 | 中国 |
65 | 2019 | 一种金属粉末再压缩等离子弧焊接工艺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61937.0 | 20190912 | 江苏大学 | 雷玉成 | 中国 |
66 | 2019 | 一种硬磁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574724.X | 20190628 | 江苏大学 | 李桂荣 | 中国 |
67 | 2019 | 一种高性能Ni-Nb非晶涂层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460128.9 | 20190530 | 江苏大学 | 关庆丰 | 中国 |
68 | 2019 | 一种高强韧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342032.2 | 20190426 | 江苏大学 | 怯喜周 | 中国 |
69 | 2019 | 一种高强韧耐疲劳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560011.8 | 20190626 | 江苏大学 | 王宏明 | 中国 |
70 | 2019 | 三氧化钨气敏膜材料、三氧化钨基复合气敏膜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 发明 | 申请 | 201910623394.9 | 20190711 | 江苏大学 | 乔冠军 | 中国 |
71 | 2019 | 一种氧化锌气敏膜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发明 | 申请 | 201910623385.X | 20190711 | 江苏大学 | 乔冠军 | 中国 |
72 | 2019 | 一种核乏燃料贮存用B4Cp/Al中子吸收材料及其强韧化处理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635576.8 | 20190715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73 | 2019 | 一种环保型玻璃浆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439154.3 | 20190524 | 江苏大学 | 乔冠军 | 中国 |
74 | 2019 | 一种磁性(FeCoNi1.5CuBmREn)P/Al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576335.0 | 20190628 | 江苏大学 | 王宏明 | 中国 |
75 | 2019 | 高熵合金FeCoNiCuBYx及克服稀土元素偏聚的时效处理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01156.5 | 20190731 | 江苏大学 | 王宏明 | 中国 |
76 | 2019 | 一种掺杂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发明 | 申请 | 201910488924.3 | 20190606 | 江苏大学 | 杨娟 | 中国 |
77 | 2019 | 一种包含α-环糊精光热双重刺激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发明 | 申请 | 201910680036.1 | 20190726 | 江苏大学 | 胡杰 | 中国 |
78 | 2019 | 一种Al-V(C,N)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676565.4 | 20190725 | 江苏大学 | 陈刚 | 中国 |
79 | 2019 | 一种高熵合金颗粒增强的深冷处理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64316.0 | 20190819 | 江苏大学 | 李桂荣 | 中国 |
80 | 2019 | 一种PVDFUiO-66-NH2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74148.3 | 20190821 | 江苏大学 | 李桂荣 | 中国 |
81 | 2019 | 一种高强度的热作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05323.0 | 20190829 | 江苏大学 | 程晓农 | 中国 |
82 | 2019 | 一种萃取热作模具钢中碳化物的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05302.9 | 20190829 | 江苏大学 | 程晓农 | 中国 |
83 | 2019 | 一种高耐磨的热作模具钢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05319.4 | 20190829 | 江苏大学 | 程晓农 | 中国 |
84 | 2019 | 一种松果状MnO2球/泡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78665.8 | 20190822 | 江苏大学 | 严学华 | 中国 |
85 | 2019 | Sn2O3纳米片/功能化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81021.4 | 20190822 | 江苏大学 | 严学华 | 中国 |
86 | 2019 | 一种功能化碳纳米片/WO3纳米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0778688.9 | 20190822 | 江苏大学 | 严学华 | 中国 |
87 | 2019 | 一种铝合金复合细化、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发明 | 申请 | 201910812132.7 | 20190830 | 江苏大学 | 怯喜周 | 中国 |
88 | 2019 | 一种高性能Pb/Al涂层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340201.5 | 20191223 | 江苏大学 | 吕鹏 | 中国 |
89 | 2019 | 一种纳米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00887.8 | 20191129 | 江苏大学 | 李长生 | 中国 |
90 | 2019 | 基于三维硅结构/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83838.5 | 20191213 | 江苏大学 | 闵春英 | 中国 |
91 | 2019 |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固体硼碳复合渗的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346595.5 | 20191224 | 江苏大学 | 邵红红 | 中国 |
92 | 2019 | 一种用于提高马氏体不锈钢耐磨性能的硼碳共渗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347911.0 | 20191224 | 江苏大学 | 邵红红 | 中国 |
93 | 2019 |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原位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00936.8 | 20191129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94 | 2019 | 一种原位三元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61111.7 | 20191210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95 | 2019 | 一种抗热裂型双元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32512.X | 20191205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96 | 2019 | 一种高耐蚀性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298187.7 | 20191217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97 | 2019 | 一种高强韧、抗疲劳原位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申请 | 201911312068.2 | 20191218 | 江苏大学 | 赵玉涛 | 中国 |
注:专利类型选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序号 | 获得年份 | 知识产权类型 | 知识产权名称 | 授权号 | 授权时间 | 所有权人 | 固定人员 | 国别 |
1 |
注:知识产权类型选填医药新药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农药新药证书、兽药新药证书、动植物新品种审定、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设计版权、植物新品种权。
序号 | 发表年份 | 论文题目 | 收录类型 | 期刊名称(全称) | 卷号 | 论文分区 | 影响因子 | 作者 | 固定人员及排序 | 流动人员及排序 | 论文被引频次 |
1 | 2019 | High strength and high creep resistant ZrB2/Al nano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ultrasonic-chemical in-situ reaction | SCI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 35(9) : 2107-2114 | 一区 | 5.04 | 怯喜周,赵玉涛 | 怯喜周,第一作者;陈飞,第七作者;李桂荣,第八作者;陈刚,第九作者;赵玉涛,通讯作者 | 黄烁铭,武林,陶然,彭艳杰,茅泽民 | |
2 | 2019 |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is with N, F, and S tri-doped porous graphene: Tertiary N-precursors regulates the constitution of catalytic active sites | SCI | CARBON | 142:1-12 | 一区 | 7.466 | 杨娟 | 杨娟,通讯作者;程晓农,第五作者 | 李毅,温和静,周亚洲 | |
3 | 2019 | Silver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shell-in-shell hollow TiO2 manifesting efficiently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 SCI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367: 249-259 | 一区 | 8.355 | 曹顺生 | 曹顺生,通讯作者 | Zhao, Shidong,陈娟荣,Liu, Yifei,江英,Jiang, Caiguo,Yin, Zhengliang,Xiao, Yingguan | |
4 | 2019 |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8.7 mol% Y2O3-ZrO2 transparent ceramics using co-precipitated nanopowders | SCI | SCRIPTA MATERIALIA | 171: 98-101 | 一区 | 4.539 | 刘强 | 刘强,第一作者 | 陈鹏辉,姜楠,张星,李晓英,苏莎,胡泽望,陈昊鸿,谢腾飞,李江 | |
5 | 2019 | Corrosion behavior of CLAM steel weld bead in flowing Pb-Bi at 550 degrees C | SCI |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 515:187-198 | 一区 | 2.547 | 雷玉成 | 雷玉成,通讯作者;李天庆,第五作者 | 陈钢,朱强,鞠娜,王丹 |
注:1、收录类型:SCI、EI、专著、其他;
2、卷号填写发表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一区论文是指每个学科的期刊按平均影响因子(IF)降序排列,其前5%的期刊构成的集合为一区期刊。
4、仅限填写本年度署名本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或流动人员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的、且与实验室技术领域相关的5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1部。
5、固定人员及排序、流动人员及排序填写示例:XXX,通讯作者;XXX,第一作者。
序号 | 转让年份 | 技术成果名称 | 转让类型 | 转让时效 | 转让对象 | 合同金额(万元) | 当年度到账金额(万元) |
1 | 2019 | 一种提高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光磁耦合方法( CN201310686582) | 专利权转让 | 2019.11.08 | 江苏金天辰新材料有限公司 | 2.4 | 2.4 |
2 | 2019 | 磁场电场复合作用下离心铸造高硼高速钢轧辊的方法(CN201310592932) | 专利权转让 | 2019.09.13 | 广州宸泽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1.532 | 1.532 |
3 | 2019 | 可控热管式燃气热处理炉(201310463250.4) | 专利权转让 | 2019.01.02 | 南通海泰科特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 3 | 3 |
4 | 2019 | 600-650MPa强度高抗晶间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201410250114.1) | 专利权转让 | 2019.07.04 | 靖江新源电力器械有限公司 | 3 | 1 |
5 | 2019 | 提高700MPa强度级高合金化7000系铝合金抗腐蚀性能的方法(201410248579.3) | 专利权转让 | 2019.07.08 | 靖江新源电力器械有限公司 | 3 | 1 |
6 | 2019 | 一种集成挤压与Bc方式等径转角剪切变形大应变模具(201710629957.6) | 专利权转让 | 2019.12.18 | 江苏国鑫铝业有限公司 | 3 | 3 |
7 | 2019 | 一种结合两道次ECAP加工提高超高强铝合金综合性能的方(201710710496.5) | 专利权转让 | 2019.12.17 | 江苏国鑫铝业有限公司 | 3 | 3 |
注:1、转让类型选填成果转让、技术转让、技术秘密转让、新药证书转让、专利权转让、专利独占实施许可五年及以上、品种独占销售许可;
2、转让时效填写转让起止年月。
序号 | 入股年份 | 技术成果名称 | 入股企业 | 技术入股合作协议签订时间 | 技术估价(万元) | 总股本(万元) | 占股比例 |
1 |
注:仅限填写由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技术持有人完成的技术入股情况,即技术持有人将其合法持有的与实验室技术领域方向相符合的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企业,取得股东地位。
国际联合实验室数(个) | 0 | 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个) | 0 | ||
新型研发机构数(个) | 0 | 总投入(万元) | 0.00 | ||
实验室投入(万元) | 0.00 | 政府投入(万元) | 0.00 | ||
社会投入(万元) | 0.00 | ||||
主办/承办的大型学术会议 | 3 | 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或特邀报告(人次) | 5 | ||
是否设立科普教育基地 | 是 | 科普教育基地名称 | 科普教育基地级别 | ||
科普教育基地授予单位 | 全年对外开放时间(天) | 180 | 全年共计接待数(人次) | 450 | |
向省科技厅提供宣传报道(篇) | 1 |
注:实验室每年至少向省科技厅提供宣传报道一篇,宣传稿数量及质量将纳入评估。
序号 | 国际联合实验室名称 | 海外合作科研机构名称 | 建立时间 | 批准部门(如有) |
1 |
序号 | 联盟名称 | 成立年份 | 理事长单位 | 发起/参与 |
1 |
注:本表格不限于当年度新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序号 | 新型研发机构名称 | 建设年份 | 所在设区市 | 所在园区/县、区 | 实验室主要参与人员 | 总投入(万元) | 实验室投入(万元) | 政府投入(万元) | 社会投入(万元) |
1 |
注:1、本表格不限于当年度新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2、该新型研发机构须以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建设力量,仅有部分固定人员参与不做统计;
3、所在园区/县、区优先填写新型研发机构所在的高新区或经开区,如不在高新区或经开区中,填写所在县、区;
3、实验室主要参与人员填写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一名;
4、实验室投入填写依托单位、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投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经费总额。
序号 | 主办/承办年份 | 会议名称 | 会议类型 | 主办单位 | 承办单位 | 会议时间 | 会议地点 |
1 | 2019 | 第九届纳米操纵、制造与测量国际会议 | 全球性 | IEEE纳米技术学会、3M-NANO国际学会、长春理工大学 |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院 | 2019.08.04-2019.08.08 | 江苏镇江 |
2 | 2019 | 第三届“全国苯并噁嗪树脂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全国性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四川大学、江苏大学 | 宁波德泰中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2019.11.08-2019.11.10 | 浙江宁波 |
3 | 2019 | 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 全国性 |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江苏大学 | 2019.05.17-2019.05.19 | 江苏大学 |
注:1、会议类型选填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
2、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名称中必须包含重点实验室的名称。
(大会特邀报告是指报告内容和报告人均由程序委员会讨论确定,且内容是对本领域最热门、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向关键点的报告,并且参会人数超过100人(主要参会人员不是学生))
序号 | 大会特邀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会议类型 | 时间 | 地点 |
1 | 深度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匠 | 程晓农 | 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 | 全国性 | 2019.05.17 | 江苏大学 |
2 | 高强韧原位纳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关键部件上的应用 | 赵玉涛 | 中国材料大会2019 | 全国性 | 2019年7月10-14日 | 四川成都 |
3 | 车身用原位纳米强化铝合金挤压型材的设计、性能调 控及应用研究 | 赵玉涛 | 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 | 全国性 | 2019年11月28-30日 | 广东珠海 |
4 | 高强韧原位纳米ZrB2/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怯喜周 | 中国材料大会2019 | 全国性 | 2019年7月10-14日 | 四川成都 |
5 | 高强韧高模量分级结构铝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 性能研究 | 怯喜周 | 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 | 全国性 | 2019年11月28-30日 | 广东珠海 |
注:会议类型选填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
序号 | 获得年份 | 成果编号 | 成果名称 | 奖励类型 | 授予部门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 |
1 | 2019 | 公示序号45 | 先进核能系统关键管材与核心部件研制及产业化 | 省科学技术奖 | 省政府 | 一等奖 | 程晓农 |
2 | 2019 | 公示序号82 | 轻质高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高端载运工具上的应用 | 省科学技术奖 | 省政府 | 二等奖 | 赵玉涛 |
3 | 2019 | 公示序号59 | 植入类医用材料的成形及表面功能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 省科学技术奖 | 省政府 | 二等奖 | 邵红红 |
4 | 2019 | 20199028 | 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 其他 | 其他 | 一等奖 | 程晓农 |
注:1、奖励类型选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何梁何利奖、未来科学大奖、省突出贡献奖、省科学技术奖、省企业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其他;
2、授予部门选填国务院、省政府、教育部、军队国防奖、其他。
3、获奖等级选填最高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他。
实验室引进刘军林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受聘“金山学者B”。 。 |
(国内外对实验室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材料。国家或省领导人视察实验室的图片及说明。名称或研究方向的变更、人员变动等对实验室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注:国内外对实验室的重要评价主要是对成果水平的评价。)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专业 |
1 | 李德群 | 华中科技大学 |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材料加工工程 |
2 | 汪信 | 南京理工大学 | 教授 | 材料学 |
3 | 程晓农 | 江苏大学 | 教授 | 金属材料 |
4 | 张国庆 |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副总工程师 | 复合材料 |
5 | 范同祥 | 上海交通大学 | 教授 | 复合材料 |
6 | 丁向东 | 西安交通大学 | 副院长、教授 | 金属材料 |
7 | 薛烽 | 东南大学 | 教授 | 金属材料 |
8 | 沈宝龙 | 中国矿业大学 | 院长、教授 | 材料学 |
9 | 赵玉涛 | 江苏大学 | 副校长、教授 | 复合材料 |
2019年,该实验室围绕高端装备用结构材料的三个主要研发方向,与合作单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全年共发表SCI论文78篇,EI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31件,新增申请发明专利66件,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人员第一、单位第二),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其中1项合作),建设和运行情况良好。
2019年,该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经费使用合理规范
进一步加快经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