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党群工作 师资建设 学生培养 学术科研 招生工作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招生公告
本科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后招生
留学生招生
请输入关键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20-07-14   浏览次数:

Q1:江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优势是什么?

国家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历史悠久:1960年,本专业周汝霖教授编写国内最早的《金属学及热处理》教材;1972年,江苏省高校中最早设立相关专业;1986年,全国同类专业首批获得硕士点授予权;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4年,作为该专业全唯一代表,参加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2015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唯一);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评国家一流专业。目前专业排名常年稳居江苏省第一、国内前五。

Q2:本专业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哪些成绩?

已经累计投入220多万元用于学生短期出国访学;派出多名学生赴国外学分互换、毕业设计等;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获得金奖等好成绩;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赛事获得最高奖,其中2017-2019获得全国大学生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总分三连冠以及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的最佳创新创意大奖三连冠!

Q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学生毕业后还可以继续深造,到高校或研究所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本专业所在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绩优秀者可以提前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每年有多名学生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2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等高校。本专业与许多国际知名院校有广泛的合作学生可以到国外继续深造。

如果偏重工程领域,那么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新材料、机械、微电子、汽车、化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开展制造工艺开发、质量管理、失效分析、技术管理等工作;如果侧重研究类型,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企、民企、跨国公司的研发部门或高校等科单位,开展新材料开发、材料分析等工作。

Q4: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哪些“以学生为本”的举措?

本专业为“三全育人”首批示范专业,率先开展为贫困生购买教材、设立学生免费打印扫描办公区、建设7S专业实验室、资助学生举办邀请家长参加的毕业典礼、建设毕业生照片墙、定期开展师生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等活动。

在教学上,率先开展在博物馆和大型展会进行的现场教学、编著十多部专业教材、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上线5门在线开放课程,其中《金属材料学》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专业教学团队常年坚持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全力支持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2018年,本专业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Q5: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习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成分、制备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以此为核心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使学生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领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能力,具备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在更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Q6: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组织控制原理、材料分析技术、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金属材料学、现代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概论以及金属材料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众多实践课程。

Q7:社会上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社会上对本专业的认识误区有:一是认为金属材料是比较常见的材料,可研究的领域较少。其实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在于金属材料零部件材料及微观结构的控制水平。谈到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那我们需要研究的金属材料课题就太多了。二是可能认为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不太好。其实,现在企业都日趋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Q8: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化工、冶金、机械、微电子、通信设备、新能源科技、国防等各行各业都需要本专业的技术人才。小到手机器件、机械零件、日常用品,大到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金属材制成,都需要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掌握本专业核心方法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大材料的领域内解决实际的科学与工程问题。

特别是涉及国家战略的一些“卡脖子”难题,很多需要本专业的知识去解决。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13 material.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clxyyb@ujs.edu.cn  [ 教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