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纳乾坤”,高倍镜下的冰冷结构遇见炽热的艺术灵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了给同学们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2025年6月19日,材料学院在一站式服务中心207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一场科学与艺术深度交融的盛宴——第八届材料微结构图片创作大赛决赛。经过层层选拔,二十组才华横溢的“材子”携其匠心之作闯入决赛,决赛邀请材料学院关工委教师黄海芳担任评委,各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决胜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决赛帷幕由薛梅老师拉开,她强调了微结构大赛的比赛精神,并对相关规则进行了阐述。随后,二十组选手轮番登台,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观世界叙事会”。选手们以扫描电镜捕捉的原始影像为画布,将深奥的材料性能、前沿应用化作讲述的基石,倾情分享其灵感迸发的创作心路。显微镜成了他们独特的“取景框”,寻常视野中隐形的材料肌理——晶体如脉,孔隙似网,层叠若峦——在选手们的慧眼与巧思下,被赋予震撼人心的艺术新生。他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用色彩与构图重构微观宇宙的“造物诗人”,严谨的数据背后,涌动着对材料之美最浪漫的礼赞。
点评环节,黄海芳高度赞扬了参赛作品在科学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上的精彩统一,肯定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艺术审美。他着重强调了学术规范的核心地位,指出无论艺术表现如何,都必须恪守学术诚信,确保原始数据真实、过程标注清晰、引用准确无误,“学术规范是科研的基石和行稳致远的保障”。最后,黄海芳特别寄语同学们“学会聆听”的重要性。他指出,认真聆听评委提问、他人见解和专业反馈,是深化理解、提升自我的关键,这种能力对当下答辩、未来面试及整个学术生涯都至关重要,“善于聆听,方能明辨致远”。
大赛虽已落幕,但科学与艺术交织的回响仍在激荡。这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向微观秘境勇敢而深情的叩问,一次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之美的集体创作。它点燃了学子们探索材料未知疆域的热忱,锤炼了精密仪器的驾驭能力,更在严谨求索的科研土壤中,培育出一朵朵瑰丽的“科学美学”之花,生动诠释了材料人“格物致美”的独特精神气质。
(材料学院)